琥珀之国立陶宛
2016-07-27 点击量:5908 来源:圣鑫典当
琥珀一词,最初指的是波罗的海琥珀,琥珀素有“立陶宛黄金”、“恐龙黄金”之称,是数千万年前树脂埋藏于地下,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,实际是一种有机似矿物。琥珀表面和内部都有很奇特的构造,例如表面保留当初树脂流动式产生的纹路,内部经常可以看到气泡古老昆虫或者植物碎屑等,颜色艳丽好看,形状也多种多样。
科学家认为,5000万年前,这一带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,由于一时气候变暖,促使松树分泌出大量树脂,树脂落地后聚积在一起并粘裹住周围的昆虫、植物及动物毛发。尔后,天气突然转冷,随着冰川时期的到来,汹涌而至的海水吞噬了这些凝固的树脂。数千万年的演化,这些树脂终于变成了琥珀,如今,风暴过后,人们漫步在海岸边,仍可以信手拈来几块琥珀。

博物馆的陈列方式给人印象颇深:精美的玻璃展框铺着一层浅浅的细沙,一颗颗造型独特的琥珀错落有致地躺在沙子上。令参观者犹如漫步在波罗的海岸边,使人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。科学家证实,琥珀贸易初始于新石器时期,由波罗的海东岸开采的琥珀传入中欧直至埃及。波罗的海的琥珀珠在公元前约3000年法老的金字塔墓中曾出土过。
直到公元1-3世纪,罗马帝国和殖民地才开始进行广泛的琥珀市场交易,形成所谓得“琥珀之路”,也在当时立陶宛琥珀被称为“北部黄金”。从17-18世纪开始,琥珀逐渐制作成艺术品进行交易,直到现在也受到非常多人的喜爱。成都黄金回收,成都手表回收:http://www.cdsxdd.com/
Copyright @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成都圣鑫典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